top of page
pexels-ben-mack-5708069_edited_edited.jpg

溯溪

溯溪是一項充滿冒險與挑戰的戶外活動,結合登山、攀岩、游泳、跳水、繩索技術等技巧,需要良好的體能與專業知識。

無論是參與者還是專業嚮導,都應該了解安全注意事項與專業嚮導技能,確保活動安全又順利!

📌 1. 溯溪安全注意事項

🔹 出發前準備

✅ 天氣查詢:避免暴雨或山區雷雨,預防溪水暴漲,水量預判。
✅ 裝備檢查:穿戴防滑溯溪鞋、安全頭盔、救生衣,攜帶拋繩袋等救援裝備。
✅ 評估水流 & 地形:避免進入過於湍急的溪流,確認可行動路線。
✅ 行前計畫:有明確的計畫與備用方案。
✅ 團隊行動:避免單獨行動,至少 3-4 人同行。

✅ 留守人制度:做好進出通報原則,隨時保持聯繫。

🔹 活動進行中

✅ 保持三點支撐法:行走時確保雙腳 + 一手或雙手 + 一腳穩定支撐,避免滑倒。
✅ 觀察水流:避免站在急流、瀑布邊緣、沖刷區,遠離可能落石的區域。
✅ 涉水技巧:面向上游行走,身體微蹲、腳掌貼地慢步前進,避免被水流沖倒。
✅ 團隊互助:必要時使用繩索輔助,確保隊員順利過溪。
✅ 留意體能狀況:若感覺體力不支或天氣惡化,應立即折返或找安全區域休息。

🔹 緊急應變

🚨 被急流沖走時:

  • 保持冷靜,仰躺面向上游,腳朝下,用腳擋住障礙物減少衝擊。

  • 找機會游向水流較緩的區域,不要強行對抗水流。

🚨 遇到突發豪雨 / 溪水暴漲時:

  • 立即往高處撤離,切勿冒險涉水過溪。

  • 快速確認隊員狀況,避免走入峽谷或地勢低窪處。

🚨 隊員受傷時:

  • 若為扭傷、骨折,應固定傷肢,減少移動,再評估撤退路線。

  • 若失溫,立即更換乾燥衣物,使用保暖毯保溫,提供熱飲。

📌 2. 溯溪基礎課程內容

🔹 溯溪基礎技能

✔ 水域環境判讀(水流強度、地形風險、翻滾流、沸騰線等)
✔ 裝備應用(救生衣、溯溪鞋、防寒衣、頭盔)
✔ 涉水技巧(三點支撐、跨溪、順流與逆流移動)
✔ 基礎攀爬 & 跳水技巧(落水姿勢、確保方式)

🔹 進階救援技術

✔ 繩索應用(拋繩袋使用、固定點設置)
✔ 激流自救 & 救援(Swiftwater Rescue, SRT 技術)
✔ 團隊協作過溪法(人鏈支援、拉繩輔助)
✔ 低溫症 / 外傷處理(急救包紮、骨折固定)

🔹 風險管理與撤退策略

✔ 天氣與水位預測(雷雨判斷、溪水變化)
✔ 避險策略(安全撤離點、避難區選擇)
✔ 帶隊技巧(人員安排、隊伍節奏控制)

🔹 環境保護與法規知識

✔ 無痕水域(LNT for Rivers & Streams)
✔ 台灣水域安全法規與戶外活動申請流程

🌟 結論:專業技能 × 安全意識 = 最好的溯溪體驗!

不論是隊員還是嚮導,溯溪的關鍵是事前準備、過程中風險管理、突發狀況應對。

專業的溯溪嚮導不僅是領路人,更是確保團隊安全的核心,透過系統化學習與實戰訓練,

才能讓每一場溯溪活動都成為安全又難忘的體驗!💪🌊🔥

​世界衛生組織防溺宣傳片

世界上每年因溺水而死亡的人數236,000 人。

即使是現在,每小時仍有約 26 人因溺水而死亡。

溺水是常見現象,名列24歲以下人口十大死亡原因之一。

世界預防溺水日旨在認識到溺水造成的生命損失和破壞,

並旨在提高全世界對這些悲慘的、可預防的傷害的認識。

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來預防溺水事故?

bottom of page